家庭医生服务销售逻辑(核心思路)
传统的保险销售陷入“比收益、比利率、比现金价值”的红海竞争,客户越来越精明,销售越来越难。我们必须切换赛道,提升维度,从卖产品转向卖理念、卖解决方案。
- 顶层逻辑:从“收益”转向“寿命”
- 核心观点: 活得久远比收益高更重要。多活10年、5年甚至1年,其价值远超任何投资回报。这是人类最根本、无法拒绝的需求。
- 理论支撑: 引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的“幸福总量公式”,说明我们正处在产业革命前夜,多活一年就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文明成果。
- 击中痛点: 没有人会拒绝健康长寿,拒绝加一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在乎我的健康和生命”,这不可能。
- 承上启下:寿命的前提是健康
- 逻辑链条: 想活得久(目标)→ 前提是健康(基础)→ 健康靠什么?(问题)
- 颠覆传统认知: 驳斥“健康只靠自律(早睡早起、锻炼)”的观念。指出其必要性但不充分性(举例:隔壁王大爷生活健康却得癌)。人是一个复杂体,需要专业管理。
- 新观点: 健康的核心是 “动态了解并解决身体异常指标” 。体检是发现问题,而关键是解决问题。
- 提出解决方案:健康要靠专业的人——家庭医生
- 核心论点: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家庭医生就是健康的“专业管家”。
- 价值升华: 家庭医生不是简单的咨询服务,它是医疗资源的对接器、客户生命的理解器。它解决的是“不怕生病,怕的是生病后找不到对的医生、治不好”的终极恐惧。
- 数据佐证: 提到澳大利亚家庭医生普及率高,癌症生存率也高,证明其有效性。
- 具象化价值:解决“没病、小病、慢病、大病”的全流程问题
- 小病: “线上问诊一小时,复诊开药送到家” vs “自己请假一天,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
- 慢病: 系统化、主动式的管理,防止小病酿成大祸。
- 大病(核心价值):
- 精准匹配: 根据病情(如肺癌分期、类型)精准推荐全国最顶尖的医院和专家(如肺癌找中国医学科学院,肝癌找复旦中山)。
- 快速通道: 解决“挂号难、住院排期长(6-8个月)”的痛点,能将等待时间缩短至几天,这是用钱买时间,更是用资源买命。
- 全程陪同: 解决家属不在身边、异地就医不熟悉的困境。
- 最终闭环:链接产品,淡化收益,强调保障
- 话术转变: 不再纠结于“3.5%还是2%”,而是算“寿命账”。
- 举例: 王先生买3.5%的产品,但60岁身故;李先生买2%的产品,但活到90岁。谁的总收益更高?无疑是活得更久的人。
- 触动情感: “您是用30万换来30年的寿命,这世上还有什么投资比这更划算?”、“生命无价,健康是1,其他都是0”。
- 促成签单: “拥有家庭医生服务很简单,就是把您左口袋的30万(或分期)放到右口袋的这个账户里,它守护的不是您的钱,而是您全家未来20/30年的健康和生命。”
- 话术转变: 不再纠结于“3.5%还是2%”,而是算“寿命账”。
核心销售话术(精简版)
(开场 - 引发共鸣)
“张先生,您现在会不会觉得,钱越来越难赚,利息越来越低?以前我们买保险总盯着那3.5%、3.0%看,其实我们都陷入一个误区了。今天我们换个角度,聊聊比赚钱更重要一百倍的事——怎么活得更久。”
(建立认知 - 寿命的重要性)
“您看罗振宇也讲,我们这代人多活一年,都可能撞上前人无法想象的科技福祉。古代的皇帝有钱有势吧?但他没空调、没手机、没互联网,他的幸福总量可能还不如现在的我们。所以,活得久,才是最大的复利。”
(承上启下 - 寿命的前提)
“那想活得久,靠什么?靠的是健康。但健康不是光靠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就够的。我隔壁王大爷生活特别自律,去年却查出肺癌。所以健康的核心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快速解决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 家庭医生)
“解决问题靠谁?靠专业的医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家庭医生。它不是一个虚的服务,它是您全家健康的‘总经理’,是您连接全国最好医疗资源的‘高速路’。小到孩子发烧线上问诊开药,大到万一不幸生了大病,它能直接帮您对接到北京协和、上海中山最顶尖的专家,把排队半年的住院缩短到几天。它解决的不是病,是命。”
(化解反对问题 - 收益低)
“您可能会觉得现在产品收益只有2%,不如以前。我们来算笔账:您是愿意像王先生一样拿着3.5%的保单但60岁就走了,还是像李先生一样虽然只有2%,但健康活到90岁,多拿30年的钱,多享受30年的人生?生命无价,多活的每一天都是纯利润。”
(促成成交)
“拥有这个家庭医生服务很简单。您只需要规划一部分资金,比如30万,就可以为全家换来未来20年的健康守护。平均每天也就一杯奶茶的钱,守护的却是您和家人最无价的健康与生命。您看,您是选择一次性规划,还是分20年来慢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