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神舟电脑宣布,因京东拖欠3.383亿元货款、神舟多次追款而京东拒不付款,神舟决定正式起诉京东。
对于神舟来说,京东就是一个平台分销渠道,卖出去产品后厂商是要返一部分利给平台的。然而就在神舟起诉京东前的一周,神舟电脑董事长吴海军就在微博发文称中小企业本来就盈利能力有限,一些大平台反而故意拖欠货款,它们本来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危机,其中的暗指已经很明显了。
再从曝光的消息来看,京东此次扣押了神舟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份共计1.2亿的货款,其中京东索要的返利就不到2000万,接近货款的17%,即便是神舟将返利给了京东也可以拿到一亿多元,数额并不小。本就资金链有问题的神舟,为何还会针对这返利与京东达不成和解的协议呢?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神舟提交法院起诉的货款金额高达3.383亿元,比1.2亿高出了2.183亿,有分析师认为这已经包含了此前神舟被京东扣除的返利金额。如果将神舟出现资金链危机与此次面对返利咄咄逼人的态度联系在一起,似乎也就十分合理了。
京东曾多次因货款延期问题遭遇商家公开追债
事实上,这不是京东第一次与商家因货款问题发生纠纷,在神舟之前就曾有多位商家因拖欠货款问题公开指责京东。
无界新闻记者曾报道过一例创业公司因京东拖欠货款导致资金链紧张不得不撤出京东的案例。报道显示,上海某3C创业公司曾向京东自营平台供货,约定账期45天,但三个月后刘先生催促京东结算20万元货款,京东则以库存量太多为借口不予结算。
由于迟迟拿不到货款,刘先生决定撤销与京东的合作,但此时京东又表示,刘先生开通京东店铺缴纳的5万元保证金至少要等到一年之后才会返还。
拉长账期用商户资金放贷,京东模式还能走多远?
京东模式下,供应商商品入库到京东仓库,消费者下单时京东即收到货款,但这部分货款沉淀在京东手中,商户并不能在一定时间获得,而是需要等待一定的账期才能得到结算获得资金回笼,这个账期体现在京东财报上就是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京东则利用这些商户资金进行放贷,赚取利息收入。
盘点京东历年财报数据会发现,京东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非常长,虽然从2018年第三财季开始京东账期有所回落,但目前依然高达56.6天。也就是说,一家京东商户从自己的商品卖出开始算起,平均需要等待56.6天才能收到货款。
反过来站在京东的角度,就等于无偿占有商户资金56.6天,而这笔钱对京东实在是太重要了!
首先,京东在扩张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京东本身又长期亏损,占用商户资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京东的现金流问题,京东可以利用商家的资金去扩张;
其次,京东可以利用商户资金去放贷,根据京东财报披露的数据,利息收入已经成为京东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
京东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净利润31亿元,其中,利息收入就超过5亿元。拿着商户的钱自己先占用2个月,然后通过“扶持商户”的名义又把钱放贷给商户,这就是京东模式的逻辑。
本质上,京东是在利用强势市场地位压榨商户、利用商户资金为自己获利。常规时期,京东这么干供应商也就忍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全国上下全力抗疫、共渡难关的非常时期,京东却扣住了供应商的货款。试想,如果这次被扣留货款的不是神舟,而是一家中小企业,这家企业很可能就因此崩盘了。
其实,鉴于面前市场大环境不佳,各品类的头部品牌纷纷发动技术战、价格战来抢夺市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手机、PC还是家电领域,市场份额都开始向头部品牌集中。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让中小企生存的处境愈发艰难。